为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由中宣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首档大型地名文化类节目《中国地名大会》,于11月16日19:00档在CCTV-4正式播出,节目将从地理、历史、诗词、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
《中国地名大会》节目是传播地名知识、提高地名影响力、增强文化吸引力的重要举措,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地名文化、挖掘和传诵地名背后的故事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地名大会》每期节目上70位“地名达人”将以现场答题、地名知识竞赛的方式进行一举成名、实至名归、闻名不如见面、名扬天下、天梯挑战五大环节的比拼,由浅入深地讲解并普及有关地名的知识。通过节目,让全民体验“地名”之美,感受“地名”之趣。通过叩问地名的记忆,来对华夏的版图,进行一次与时俱进的丈量。
作为央视本年度主推的重点文化类节目之一,《中国地名大会》沿袭了“大会”系列的高规格,除了保证文化方面的专业性,在整个舞台舞美呈现上也以科技舞台缔造视觉盛宴,展现动人心魄的美丽中国。
舞美设计
舞台设计以祖国的大山、大河即“泱泱大国,中华的锦绣河山”为创作灵感,在设计上大胆的采用了超大的LED屏幕,同时也做了前后突出的屏幕设计,以体现出层峦叠嶂、有透视感的舞台深度和层次,让舞台从整体看起来就像一座不规则的远山。
为了配合主舞台这座“大山”,设计团队使用了一个蜿蜒的地屏勾勒出中华“大河”的形象。同时地屏也会在不同的环节、内容上,变换颜色及流动的方式,在舞台设计上体现出中华大山大河的壮美景象。
为了让整个舞台环境内容更好的融合,在选手的答题台上也采用有层次感的表现形式。选手答题台的排布也打破了以往中规中矩的队列对齐的方式,以不规则、像山水画一样的分列式、分点式让选手点缀在“山峦”之中。
从舞台到选手答题台的整体设计上都紧贴《中国地名大会》的节目内容进行灵感创造,将整个竞技感的内容大胆的放在了舞台之上,把选拔内容放在了观众席。以一种特别和谐且大胆的方式呈现出祖国的地名之美、山河之美。
灯光设计
《中国地名大会》中的灯光设计主要发挥着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要烘托整个竞赛问答环节紧张的气氛以及紧凑的节奏感。第二个作用是配合着整体舞美、现场环境以及节目内容来尽可能的做到一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节目录制前,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灯光设计需求。灯光设计会根据每一个不同的环节进行不同的设计,从细节上把握节目整体的调性和进度。
所以哪怕细致到选手上场环节、单一的选手的互动环节、甚至到选手在舞台上的每一个调度(从选手席走到舞台上,或者是从舞台的A点走到舞台B点)。亦或是节目上的特别嘉宾、特别的道具等每一个细节点,都有一套针对于这一个细节、现场环境的单独的灯光设计。
地名大会的舞台区别于一般的表演型综艺和晚会,它的设计是落实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和每一处的环节中,节目能以平滑的过度、适当的节奏进行着,与灯光和环节设计密不可分。
视觉设计
《中国地名大会》拥有一套完整的视觉体系,从节目logo的设计到舞台上视觉的呈现都围绕着节目的主题来进行。将中国的大山大河、中国的元素融入到节目logo中的定位点和定位标中,以此展开并做各种各样的演变。
在整体的视觉的设计上,包括现场的视觉设计,大屏幕呈现内容以及整体节目呈现的视觉设计内容当中。提取了线条感的中国元素,以现代化、国际化的表达方式来呈现一个真正的中华、一个包容的中华、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华和一个文明的中华。
节目制作挑战
节目的第四环节“名扬天下”是一种国内外都没有的新型比赛样态,也是节目的一个最有力的创新。其中使用到的大型道具道具墙的制作非常困难,因为在70个地名里边,要遵循一定的地名命名逻辑,又不能出现重复或者有争议这样的情况。
所以要求导演组查阅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严格的核实,不仅是通过互联网,还要翻阅很多纸质版资料、地名类的古籍、地方志等等来进行地名的审核。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学术深度,且对文化要求比较高的环节,这也是整个导演组在做节目过程当中难度最大的一项挑战。
《中国地名大会》第一季也在热播中,在这里,有现代化的舞台舞美和道具、独特的比赛环节、丰富的地名知识。
让你能对脚下的土地有更加熟悉的了解,唤起你对地名背后所蕴藏的中国人独特智慧的认知,让你以一种更加深刻的方式来感受中国地名之美!
本文素材来源网络,其版权归创作者所有
查看更多评论 写评论
听说第一位评论的人最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