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传吟千年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是咏庐山之作,将其视为世人看待诸事万物时的体悟亦无不可,对艺术而言尤其适切。
「藏山迹化:山石三人展」,邀请萧长正(1954-)、袁慧莉(1963-)和白雨(1980-)三位分属不同年代的艺术家,以大自然中存在时间远较人类长久的山石为对象,展现了他们在各自的路径上所采集到的不同风景。
【一、萧长正】
无论采取何种材料,萧长正向来总是依循著自然的规律,以尽可能简约的造型,让创作得以穿透光线,并与空间氛围相互呼应。展出的作品中或刨木雕凿,或铸铜有声,既见写意线条的逸笔勾勒,偶尔也可以看到几何形状的抽象,彼此或分或合地在虚实相掩的空间格局之中,不但放入了他对山水此一庞大创作命题的诠释与理解,观者也轻易可以感受到附著其上的空灵诗境。
《山中何所有 What is in the Mountain》
《斜风细雨 Inclined Wind and Rain》
《断水流 Shaped Flow》
【二、袁慧莉】
袁慧莉在过去几年间发展的「类山水」系列创作,乍看虽然采取了熟悉的水墨形式,事实上她却一直有意识地去打破传统中国山水绘画中惯见的布局、笔墨与用色,甚至拆解山石的结构,将之磨练成一面折射个人生命起伏与内在情感的镜子,映照出时而缤纷多彩,时而幽静深沉的景象。如她自言:「在我的画中,山石既是物、也非物,它的界线是模糊而暧昧的。」那混沌却又充满生命力的线条与色彩,不但是她个人的最佳写照,也彷彿延展了你我生活所共同面对的文化处境。
《夏》
《秋》
《冬》
《孤山水》
【三、白雨】
三人之中年纪最轻的白雨,则不再一味崇信巍峨壮丽的巨碑式山水,甚至更多是对于传统的辩证与提问,进而厘清自己如何逐步认识这个既小又大的世界。在展出的作品中,可见他改以盈掌可握的石头为对象,透过偶尔远眺偶尔近观,向度拉得极大的视角,却一致细腻且缓慢地描绘,让历经风雨岁月洗礼的巨岩地伫立在画面中间,有时彷彿神话传奇裡的仙山楼阁,有时则一如孤悬海中的岛屿,却毫无例外地都展露出冷静而和缓的内敛情感。
《天元突》
《江岸送别》
对世人来说,山石举目可见,似乎无足为奇,却在他们三位艺术家的巧妙转化下,成为灵性寄託与情感寓意的物件与符号,娓娓地吐露着腔调有别的生命絮语,实在是「遗形藏志,与道相得」的深刻体现,静待知音前来用心细赏聆听。
声明:本作品为平台个人会员上传,不代表元素谷平台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及展示服务。原创或分享该作品的目的是交流学习,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上传者或平台官方及时更正处理。
- 0
- 收藏0
- 举报
暂无推荐方案
相关推荐
刷一刷- 全部评论(0)
查看更多评论 写评论
听说第一位评论的人最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