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成都新媒体艺术展“光斑”
六位(组)先锋艺术创作者
以“光”为主题
从成都的历史变迁、周边社区居住生态、
空间特质中提取灵感元素
将多种形态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嵌入户外公共空间中
让历史与当下,现在和未来
艺术与科技、科技与人、人与艺术
在这里碰撞与链接
探讨“光”作为媒介的无限可能
01.衍生
郭锐文的作品运用特别创作的代码,结合数码技术,将光打散成单位细胞,使大自然中的有机结构在空间中呈现出粒子的形态,通过不断改变粒子的频率、强度、颜色和组成方式,形成六组不同的视觉效果。作品将华侨城展示厅内的半球形空间转化为有六个等大立面的棱柱,观众进入该空间内,轮廓的负形便被转译为放射状的粒子,实时投射在屏幕上。六边形的区域内,人的形象在二三维之间被不断扩展、重叠、镜像、衍生,带领观众去往不曾遇到过的新世界。无数粒子又似宇宙中流动的星云,暗示我们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也仅是这个宇宙中的一颗粒子而已。
02.光谱·脉冲
《光谱·脉冲》是由深圳本土的新媒体团队ember和艺术家曹雨西共同完成,他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运用“光”这一元素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剧场,试图改变喷泉广场的物质属性。这个剧场中,光被特定的程序所编织,变化的排列以及抽象运动将光的矩阵创造出了丰富的变化。“光(光线)”成为了主角,在广场中跳跃、交织、舞动,创造出不断变化且有着节奏韵律的画面,成排的光线扩张到立体空间中,通过发声、震动,变成了光的脉冲,以其开放性的跳跃感,激发观者的视觉感知。这件作品也因电脑编程与机械互动,向观众展示了雕塑如何从固态转化为可变。
03.50片的花园
金炳昊(Kim Byoungho)此次在成都展出的作品并非焊接而成,而是由50片造型相同但颜色不同的几何形体拼接组装而成。他严格遵循自己所述“系统、缜密计划的关联性”,将光剖析成不同的色彩层次,凝固在几何形体塑造的空间之中。通过科学与技术手段,他将光变得可见,变得实体化,变得可以被捕捉且不再不可琢磨。光谱具象为了空间中的雕塑。几何学模块构筑的光象征着平和的秩序,高大威严的身躯又充满了纪念碑性质。他将作品变成了一座精神家园,一座记录光、膜拜光的殿堂。
04.消失的延续
Pink;money团队的作品被播放于喷泉广场的巨型LED屏幕上,艺术家将一个公式转换为一套计算机算法并映射为对应的图形,使这个可视化的图像变得具有创意和美感。此次参展作品将太阳光的色彩净化为黑白双色,用最基础的元素和色彩,完成了光的再造,将遥远宇宙中丰富的变化拉于眼前。
05.窗
徐子薇的作品以建筑户外LED灯珠为材质,重塑了光在公共空间中的形态。她将在广场的中庭上树立起一块随风飘荡的“软雕塑”,灯珠不断变化形成细细的灯光纹路,屏幕外的轻薄纱帘,将光的呈现与变化,覆盖上了朦胧的诗意。风将自己的影子投射在了柔软的云朵之上,云朵忽明忽暗、或虚或实、给人一种平静的诗意之美。这件作品打开的不仅是观者的视觉窗口,更再现了空气、土地、树木、与人的精神链接。
06.秋天的船
陈秋林将放大的折纸船放入欢乐里的水域中,河堤被塑造成了舞台,水和纸船变成了记忆的载体。投影机和纱布在将记忆再现的同时又把记忆变得模糊。光束诉说着故事,作品将成都的过去与现在、真实与虚幻、记忆与失忆、历史与地理的变迁融合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这件作品是成都这座城市发展与变迁的见证,是成都这座城市记忆的载体,更是城市的灵魂居所。
本文素材来源网络,其版权归创作者所有
声明:本作品为平台个人会员上传,不代表元素谷平台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及展示服务。原创或分享该作品的目的是交流学习,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上传者或平台官方及时更正处理。
- 0
- 收藏6
- 举报
-
北京现代马拉松赛事运营方案
活动策划
-
!AUDI方案
品牌策划
-
威固品牌创新升级策略案
品牌策划
相关推荐
刷一刷- 全部评论(0)
查看更多评论 写评论
听说第一位评论的人最帅